中國航運逆勢破局 3月運價大幅下滑勢頭已初步遏制
【中國物流業門戶】以馬士基航運為首的全球集裝箱班輪公司“抱團取暖”,強推“運價恢復計劃”,自3月1日起,從亞洲至歐洲運價上漲775美元/TEU,運價翻番,接下來3月15日還將在泛太線上調運價約300美元/FEU,4月1日將啟動第二輪歐洲線漲價計劃約400美元/TEU。為什么在這個時間點實施“運價恢復計劃”?能持續多久?
迫不得已恢復運價
班輪公司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點實施“運價恢復計劃”呢?其實班輪公司也是迫不得已,首先是為了生存。由于運力過剩和需求增長低于預期,去年下半年以來集裝箱運費低迷,油價高企,全球班輪公司經營入不敷出,虧損累累。特別是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全球班輪公司現金流開始緊張,經營陷入困境。其次是出于策略需要,為即將開始的年度談判鋪墊、造勢。5月年度合同談判即將拉開序幕,談判成功與否,運價能否恢復,直接影響到今年班輪公司的業績,而三四月份的市場走勢對5月的定價舉足輕重,事關大局,必須全力以赴,不能懈怠。
不過,運價雖然上漲,班輪公司的業績將有較大改善,但要全面扭虧為盈仍有一定困難。因為班輪公司一邊漲價在掙貝,一邊卻在大量燒錢――閑置大量集裝箱船。為了滿足85%至90%的艙位率水平,集裝箱運輸市場必須閑置大量船舶。根據Alphaliner調查,截至2月27日,全球已有289艘、84萬TEU閑置,占集裝箱運力總規模的5.4%。該機構預計,到今年年底全球閑置船舶運力將達110萬TEU。近期馬士基高層預計2012年旗下集裝箱業務的業績或繼續出現虧損。
能維持多久
運價恢復計劃能維持多久?還能走多遠?都有待市場的考驗。
從集裝箱運輸的需求上分析,目前全球經濟進入低速增長,發達國家需求不振,新興國家通脹壓力,以貨貝政策為主的一攬子刺激經濟政策已很難再發揮作用。
從運力方面來分析,集裝箱新造船訂單從2007年的歷史峰值322萬TEU,下降到2008年的116萬TEU,而到金融危機的2009年,新訂單已降到8.8萬TEU,因行情不好,新訂單已降到個位數,新增運力趨緩,為運價上漲提供了保證。而近兩年來,班輪公司誤判全球經濟增長形勢,片面追求市場份額,重新走上盲目擴張的經營模式,2011年,新造船訂單達到178萬TEU,僅次于歷史上至高的2007年,為歷史第二高點,如龐大的新船在今后幾年悉數下水,將對運輸市場帶來巨大沖擊。
從船舶減速航行方面看,為了對沖不斷上升的油價,同時減少運力過剩壓力,在2009年金融危機時就開始實施減速措施,這個方法已實施3年,可以減速的船基本都采用了,其成果已實現,除了新船,以前的船再減速空間已經不大,運力消耗已相對有限。
由于全球貿易環境和經濟基本面均沒有發生變化,運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相當突出。筆者認為,全球班輪業需克服的問題是運力過剩,上漲運價的同時更要減少運力,只有運輸供求關系取得相對平衡,運價才能保持在一個合理位置,避免市場的大起大落,集裝箱運輸市場才會健康發展,運輸企業和貿易各方才能共享全球貿易增長的成果。同時,班輪公司在提高運價前,要顧及外貿企業的生存環境,進行全面評估,如挫傷外貿企業積極性,則有可能遏制有效需求,那么漲價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。
更多物流運輸、物流企業、物流結盟相關資訊盡在物流業門戶,詳情請點擊:http://www.wlymh.com
www.wlymh.com/news/15860853.html